本文共 2257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7 分钟。
前几天有个网友告诉我:数学在编程过程中完全没有用。
我没反驳他,今天放出一篇“扯淡“文,来给大家洗洗脑。
好多年前,我在某个公司做兼职顾问时,曾经给当时的老板扯淡过一个理论,当然那时还小小的杜撰了一篇文章。今天我再次把这个”谬论“拎出来给大家分享下,并给出我的新观点。
这家公司的老板当时年底要评定公司优秀员工(除了老板之外,其他人均要参加),于是他吩咐人事部的大姐规划了一个考核公式,我给大家列一下:
每个员工接受全公司除了自己之外的投票。有三项:
1、一般员工投票(包含项目组长等)
2、中层员工投票(包含部门经理、副经理、项目经理)
3、高层投票(包含总经理、副总、总监、架构师等)
然后呢,这位大姐给这三项得分分别乘以一个比重系数,因为她认为普通员工头发长、见识短,因此票数只能占20%的比重,相应的,中层员工可以占30%,高层占50%。
好吧,赤裸裸的歧视产生了,反正这位大姐认为防止员工互相拉票,必须限制普通员工的票数比重。
确实,在这之前他们采取的票数计算方法更加简陋,譬如中层领导的票数按1:5放大,高层的按1:10放大。然后看总票数谁多。现在能用比重来计算票数的质量已经算更进了一步。
一天晚上和该公司老板以及一堆“在公司属于大脑级”的人物一起吃饭,老板酒过五分,拍了一千大洋在桌上,说谁能想出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优秀员工考核大法,这一千大洋就归他了。
金钱的刺激往往是最有效的。瞬间众人立马发动亿万脑细胞开始思考,于是出现了以下建议:
1、添加绩效考核因素。把一年各个季度的绩效打分算进去。
人事大姐瞪了该人一眼,“要不你来算?”
该人瞬间瘪气
2、有人提出再次降低一般员工的票数比重,譬如10%
“傻X“,这是酒后的老板对此建议的直接评价
3、“要不咱内定一下?“,公司负责市场的总监小声细语
除了老板表情略有察觉不到的一丝变化外,众人均向他竖起了中指。
为了这一千大洋,我作为唯一一个局外人此时已经满头大汗的写下了公式。
其实现在讲起来很简单,也就是我们小学时候学到的公式:海伦公式。用来计算三角形面积:
我们先假设公司一共170个人(包括老板),其中普通员工100人,中层40人,高层30人。
假设A员工是个八面玲珑的员工,很得领导和客户喜欢。但是他的技术或者实操能力则一般,所以他在普通员工中的票数会很少。
譬如他最终获得普通员工投票40票,中层票数是30票,高层票数是20票
则他的最终得分是:
先计算平均数 :p=(40+30+20)/2=45
则最后的总票数结果是:(p*(p-a)*(p-b)*(p-c))的结果然后再开根号(不知道怎么打符号)=290(去除了小数点吧)。
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就是把40,30,20分别当做三角形的三个边。谁长谁短不重要,关键是谁能组成的“面积最大”。
同样,员工B的票数是:普通员工投票30票,中层票数是10票,高层票数是25票、
先计算平均数 :p=(30+10+25)/2=33
则最后的总票数结果:33*(33-30)*(33-10)*(33-25)=134
这里,看似好像员工B得到普通员工票差不多,高层对他比A员工更加认可,但是总分算出来要比A差好多。实际上中层的10票充分说明了员工B在具体项目和工作上比A员工要差很多。
不过这里有个问题,根据三角形定律 :任何两条边加起来必须大于第三条边。 而假设员工C获得的票数是满票(100,40,30),那么其实这三个值无法构成三角形。所以我们必须把员工的分配做一次调整:
1、普通员工(只包含开发人员和无任何职位级别的员工,剔除项目组长),这样算起来大约有80人
2、中层员工(要把项目组长包含进来),这样算起来有60人
3、高层员工,还是30人。不变
最后我来总结下,应该这么计算分数:
1、首先把人数均衡,保证三项总票数能构成三角形
2、开始算票数
3、直接剔除得分依然不能构成三角形的员工(因为说明他们不均衡,要么技术不行、要么客户认可度不行、要么团队精神不行),作为优秀员工必须是“德智体全面发展“的人
4、通过上述公式来计算 每个员工的“面积“。覆盖面最大者取胜,代表他是相对”性价比“最高的员工,才能被称为”优秀员工“。
本文附加题:
1、其实上文讲述的是比较简单的考核基准。只有票数
2、根据网友事后给我的建议,考核还可以加入很多元素,不光是这三项,譬如再来个客户评分(有的软件公司年终会把客户请来,给员工投票),或者不按票数计算,而是按照业绩(季度)打分、自评分。或者按照项目金额等等。
我想说的是,一旦定下来用某个主题,那么必然可以构建多个模型。上面是三角形,那么多边形呢?或者立体几何呢?
再延伸下:
也许我们还可以让员工分别让客户(用户)给其打分(1-5分制)。通过余弦定理找出口味最相似的客户(猜你喜欢?)。
好吧。以后这些口味类似客户的项目实施工作一律由这批员工负责了。注意:重口味客户除外。
本文也许给了你一个荒诞的思路。建议大家不要吹毛求疵,而是要理解在现在互联网告诉发展的年代,不管你是做什么工作和岗位,唯有数学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没落。
数学能为你的技术添砖加瓦。
数学也能为你赚到那一千块大洋。
数学应用到实际场景中时其实也没有绝对的对和错,只有相对的是否合理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【你如果不爱读书、不爱看新闻、不爱学习,没关系。我来做你的”陪读郎”】
奴隶我的方式:请关注微信订阅号:程序员在囧途。
每天讲故事、讲商业模式、讲技术给你听。
转载地址:http://kfmax.baihongyu.com/